總是累、容易頭暈?你可能缺鐵了!鐵的功效、缺鐵症狀與補鐵重點一次看懂

*本文僅彙整國內外機構與文獻資料,說明營養素與機能成分之相關研究,不代表任何產品功效與醫療建議。健康管理仍應以均衡飲食、規律作息與適當運動為基礎,若有特殊情況請諮詢專業醫事人員。
你是不是常常覺得「怎麼睡也睡不飽」、「明明沒感冒卻總是頭暈整個人仙仙的」?這可能不只是壓力大,而是你「缺鐵」了。
鐵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,扮演著運送氧氣、維持能量代謝與免疫防禦的重要角色。缺鐵不但會讓你每天都覺得累,還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,影響全身健康。
這篇文章會從「鐵的功效」開始,幫你深入了解缺鐵的症狀、誰容易缺鐵、怎麼補鐵最有效、補鐵時要避開的飲食禁忌,讓你一次掌握補鐵知識。
鐵是人體的氧氣搬運工:4 大功效你不能不知道
鐵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它是「氧氣搬運的關鍵角色」,同時參與多項生命過程。主要作用有:
1. 幫助紅血球運輸氧氣
鐵是「血紅素(Hemoglobin)」的主要成分,負責將肺吸入的氧氣運送到全身。如果鐵不足,血紅素製造減少,身體就像處在慢性缺氧狀態,就會讓人容易有種失去元氣、疲勞等現象。
2. 儲存氧氣、支援肌肉運作
鐵也存在於肌紅素(Myoglobin)中,能儲存氧氣,讓肌肉在運動或工作時能穩定發揮。缺鐵會讓你容易無力、耐力變差。
3. 支援能量代謝與酵素反應
鐵是許多代謝酵素的輔因子(cofactor),參與能量產生、DNA 合成、肝臟解毒等反應。如果缺鐵,你會明顯感覺精神不濟、思緒不清。
4. 維持免疫功能與神經健康
鐵不足會削弱白血球的抗病能力,降低免疫防禦;同時也影響神經傳導與注意力表現,造成情緒低落、記憶力差等問題。

缺鐵會怎樣?出現這 7 種症狀你要警覺了
缺鐵不一定會立刻出現「貧血」的結果,但身體已經悄悄發出警訊。如果你有以下這些狀況,很可能就是鐵儲備不足的表現:
1. 容易疲倦、體力差
你可能早上睡醒還是覺得累、工作一下就沒力氣,這是因為紅血球無法有效將氧氣送到細胞,導致能量不足。
2. 頭暈、暈眩、站起來眼前一黑
大腦對氧氣的需求很高,缺鐵導致腦部缺氧,常會感到頭暈、注意力下降、甚至無法專心。
3. 臉色蒼白、嘴唇沒血色
血紅素偏低,導致臉部和唇色看起來「沒氣色」,也是缺鐵的典型徵兆。
4. 心悸、呼吸急促
身體缺氧時,心臟會自動加快跳動來補足氧氣供應,可能出現心跳快、喘不過氣的感覺。
5. 手腳冰冷、耐寒變差
末梢循環變差,加上鐵與甲狀腺功能也有關,容易出現怕冷、體溫調節失常。
6. 掉髮、指甲脆弱
鐵是毛髮與指甲生長所需的營養之一,缺鐵者常出現髮質變差、容易斷裂、指甲變薄等情況。
7. 情緒不穩、記憶力差
大腦神經傳導依賴氧氣與鐵質,缺鐵會導致情緒低落、易怒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
🔍小提醒:缺鐵 ≠ 一定貧血
這邊要提醒大家,身體是很複雜的,千萬不要自己判斷什麼症狀一定等於缺了什麼營養素喔!建議還是先找專家諮詢後再進行補充~~
誰容易缺鐵?6 大高風險族群要注意
雖然每個人都需要鐵,但以下族群更容易因為生理狀況或飲食選擇而「鐵儲備不足」:
女性(尤其月經量多者)
每次月經平均會流失約 30–50 毫克的鐵。若月經天數長、經血量多,更容易出現缺鐵風險。
懷孕與哺乳期女性
孕期胎兒需要大量鐵製造血液,哺乳期也會消耗母體儲備,建議孕婦與哺乳媽媽應額外補充鐵質。
素食者
植物性鐵屬於非血基質鐵(吸收率約 5–12%),相較動物性鐵吸收效率差,素食者需特別留意飲食搭配。
兒童與青少年
生長快速階段需要更多鐵來製造紅血球與支持發育,尤其青春期的女孩也開始有經期流失。
手術後患者、胃酸分泌不足者
剛做完手術者或長期使用制酸劑者,身體都會產生鐵質缺乏的現象。
運動量大的人/耐力運動者
鐵會經由汗水流失,劇烈運動也可能導致紅血球破壞增加,長跑、登山、健身等族群不容忽視。
每日鐵攝取量建議是多少?補太多會怎樣?
根據《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(第八版)》指出,建議的礦物質鐵每天攝取量為: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血基質鐵 vs 非血基質鐵?二價與三價鐵的差別是什麼?
Heme Iron(血基質鐵):動物性來源
常見於紅肉、內臟及海鮮(如肝臟、牛肉、蛤蠣),其最大優勢在於人體吸收率極高,約達 15–35%。
Non-Heme Iron(非血基質鐵):植物性來源
相對地,Non-Heme Iron(非血基質鐵)主要來自豆類、深綠蔬菜、穀類與堅果等植物性食物,其限制在於人體吸收率偏低,僅約 2–20%。
二價鐵 vs 三價鐵
至於有時候在一些鐵的補給品會看到有些寫二價鐵,有些寫三價鐵,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呢?簡單來說,二價鐵(Fe²⁺) 為動物來源之人體可直接吸收形式;而三價鐵(Fe³⁺) 為植物來源,需先轉換成二價才可吸收,透過維生素C可以幫助轉換!
💡這也是為什麼素食者建議補充鐵時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,或是有些補鐵保健食品配方中會加入維生素C。
補鐵效率最高的 10 種食物排行榜
動物性高鐵食物(每 100g 含鐵量)
- 鵝肝:44.6 mg
- 豬血:28 mg
- 牡蠣干:20.1 mg
- 鴨血:15.6 mg
- 豬肝:10.2 mg
植物性高鐵食物(每 100 g 含鐵量)
- 鳳尾藻:70.3 mg
- 紅毛苔:62 mg
- 紫菜:56.2 mg
- 髮菜:40.7 mg
- 黑芝麻:22.3 mg
📌 不同來源的鐵吸收率差異大,因此別只看「含量」,也要考慮食物來源與搭配方式。
補鐵小技巧:怎麼吃才吸收好?避免浪費的 3 大關鍵
1. 搭配富含維他命 C 的食物提升吸收
維生素C能將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,顯著提升植物性鐵的吸收率。建議搭配:
2. 避免與茶、咖啡、鈣、乳製品同時食用
茶、咖啡會抑制鐵吸收,同時高劑量的鈣、鎂、鋅等營養素也會喔!建議與鐵餐錯開 1–2 小時再補充其他的。
3. 鐵該怎麼吃?空腹 vs 飯後怎麼選
鐵在空腹時酸性低的環境下吸收最好,但對部分人群可能導致腸胃不適,因此腸胃不好者可飯後使用。
鐵劑怎麼補最有效?使用時的 5 大注意事項
- 鐵劑有不同型態:如硫酸亞鐵、葡萄糖酸鐵、多醣鐵
- 需搭配維生素C使用,提升吸收率
- 建議於空腹服用,必要時改飯後
- 若服用 1–2 個月無明顯改善,建議抽血追蹤
🔎 所有保健食品都建議不要自行長期補充!請配合醫師專業人士指導。
總結:補鐵不是多吃就好,正確觀念才有效
鐵對身體的重要性絕不只是在「不想頭暈」,它參與運氧、造血、代謝、免疫與大腦功能,幾乎是支撐你每日活力的基石。
缺鐵往往是長期生活習慣、飲食選擇造成的,與其等到問題發生才處理,不如保持日常好習慣來維持健康呦!